目前,国内纺织行业有中小企业23万家,规模以上企业3.7万家,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,厂商数量多,单个公司规模小,市场壁垒低,属于完全竞争市场。近年来,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环境下,原有生产模式难以为继。一方面,随着中美贸易战摩擦不断,棉纺织产业向东南亚转移,另一方面,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环保的压力,企业加速对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,环保投入增多,一些中小企业被迫选择“离场”, 新常态下纺企优胜劣汰趋势将会加剧。
2018年与2017年相比,我国纱线产量下降7.3%,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上涨了6.8%和8%,纱产量降低而销售收入和利润在增长,说明纱的品质在提升,我国纺织工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阶段,转型升级、发展创新将成为主旋律。新常态下棉纺行业必将经历从结构过剩、竞争激烈到优化再平衡的过程;行业从资本的投资驱动、杠杆效应转向产品技术创新驱动。 纺企经营成本高 纺织企业设备耗电量大,电费普遍较高,用工成本较高,环保改善成本持续增加,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足以支撑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。 产品结构存在问题 同质产品过剩与特殊产品供不应求并存,一些优质产品、高档面料等主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,而技术含量一般的产品又受到后起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威胁,新产品的开发明显跟不上纺织工业的发展,致使纺织生产滞后于纺织消费,纺织产业的供需结构矛盾突出。 生存能力弱,经营机制创新弱 主要以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料供应来支撑、科技投入不够、技术装备落后、创新能力不足、劳动生产率不高。多是产品同质化经营、少差异化经营,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经营体系,缺乏品牌意识,缺乏创新意识,抗风险能力弱。 2.棉纺行业的分化趋势 趋势一:淘汰落后产能,设备旧、成本高、资金紧、环保差的企业迟早退出市场,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; 趋势二:设备升级改造,管理提升,降本增效,产品结构调整,中高端产品成为主流,精细化生产,提高利润率; 趋势三:产业链的延伸,新产品的研发,技术的创新,由低利润区走向高利润区。 3.对不同企业的建议 优势企业:加强企业管理,实施技术创新,加大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,加强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。 一般企业:通过设备升级改造,提高产品档次与附加值,加强与优势企业合作,实现共赢。 劣势企业:实施转型、转产改造或退出,投资自身熟悉的项目,实行差异化竞争,经营自身具有技术优势和营销特长的产品。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,引起棉纺纱企业经营战略措施的调整,加强企业管理,实施技术创新,加大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,加强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,企业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足。